3月28日,车来了实时公交“车来了”召开发布会并公布一组数据:其APP已覆盖全国66个城市,公交用户量达到4000万人,为何围剿v2ba新网址日活用户超过Uber(截止15年12月,破百日活为100万左右)。度和作为提供公交车辆实时位置查询,腾讯让用户掌握将要乘坐的车来了公交车距离自己有多远和预计到达时间,还有整条线路的公交实时通行状况APP而言,这个数据可谓是为何围剿首屈一指,因为背靠基础性地图的破百百度实时公交,上线四年时间里覆盖的度和城市才16个。
“车来了”创始人邵凌霜坦言道,腾讯14年-15年是车来了“车来了”辛苦打拼的一年,不仅与百度等出行类产品进行正面交锋,公交同时还面临被腾讯收购的为何围剿v2ba新网址风险。据有关媒体报道,传言2014年8月份,腾讯3000万美金收购“车来了”,但随后“车来了”否认该传言并宣布获得阿里巴巴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百度地图月度活跃用户为3亿。作为实时公交领域的“车来了”到底为何能够突出百度、腾讯等地图性APP的重围,成为实时公交领域市场的领头羊?
信息准确性是实时公交突破点
衣食住行中的“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刚需。随着滴滴,Uber等打车软件爆火,几乎所有与出行相关的细分市场都已经被创业、资本所渗透,自然其中就包括实时公交领域。
2012年开始,不仅地图性APP(百度,腾讯,搜狗,高德等)都相继推出实时公交功能,而且垂直类的实时公交(彩虹公交,爱帮公交等)也已上线。既然有地图性的APP上线该功能,垂直类的实时公交还会有市场吗?为何用户会为了公交单纯下载一个APP呢?邵凌霜认为,二者的应用场景不一样。地图性APP的应用场景是去陌生的地方查找线路,需求点是路线;而实时公交类APP应用场景是回家、上班或者上学等熟悉线路,需求点是公交车准时准点的信息,用户需要根据这个信息来决定自身出门的时间。虽然巨头优势显著,且平台具有协同效应,全套出行解决方案会吸引一定用户,但是他认为核心突破点还是场景服务和信息准确性。
技术作为切入点,获取公交数据和用户
实时公交领域的模式相对简单,只需将GPS回传的数据进行分析精准的展示给用户乘坐的公交车距离自己有多远和预计到达时间等。但为何地图性APP却那么难推广呢?其核心在于算法的复杂和公交数据获取上。“车来了”是如何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呢?
一、UGC模式获取数据+每个城市自成一套独特的算法。
通过GPS回传数据与车辆实际运营状态是存在误差的,公交线路经常变,站点位置也在变,车载设备本身的年维修率就达50%。公交车行驶轨迹并非如想象中那样规整,进隧道、暴雨、高架多种原因会造成地理位置“飘移”,而且每个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信息化程度和数据质量都有差别。此外,还有故障、加油、回场、线路变更等情况。这都需要不断去优化GIS算法以及最了解情况的场景用户提供数据来提高精准性。据了解,拥有4名博士出身的“车来了”算法团队,每天要处理数据量是一个城市一亿条,其数据准确度比百度高30%。
二、通过技术、数据分析帮助交通局优化公交方案。
“车来了”在获取公交数据方面,采用的合作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形式是用技术服务的形式来获得数据资源,比如跟佛山庄局合作,根据佛山公交线网的情况,对他们的线路以及公交站点提出优化方案。第二种,直接和交通系统合作,从可开放的系统里导出相应的数据。第三种形式,通过一些公交公司或者通过一些数据平台买一些数据。邵凌霜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合并用户查询的数据,可以帮助公交进行优化。
实时公交领域的未来盈利点是流量吗?
在发布会上,邵凌霜表示目前暂时不考虑盈利模式,但会出售相应资源。就2016年实时公交领域的竞争而言,他认为实时公交将会进入白热化阶段,地图性APP会继续发力,同时还透露,未来将会有别的巨头进入这个市场。即使追兵强大,邵凌霜仍将2016年发展目标设定为覆盖全国100个城市,包括香港。同时用户达到1亿,日活1000万。不仅如此,未来将会发力在内容平台,移动支付和智能硬件的相关领域。单从该目标来看,”车来了“在2016年将会有一场硬仗需要打。
从IT桔子数据库显示,这两年实时公交领域的创业项目有12家,其中包括彩虹公交的全国性质APP,也有8864、巴适公交等具有地域属性的实时公交APP。为何巨头和创业者们都纷纷看中实时公交?作为移动出行的高频行为,这意味着是流量的入口。
按照“车来了”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每人每天候车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使用实时公交软件后,每天每人候车时间为5-7分钟,上下班高峰期则为15-17分钟。这个时间段则是巨大的流量空间与入口,如何利用这个碎片化的时间,这是实时公交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问题。“车来了”希望通过优质内容来吸引用户流量留存,这是否为一个好方式,还是需要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2015 年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盘点》依托于IT桔子自身数据库,对2015年的创业、投资、并购与上市,及13个行业发展、投资机构、BAT布局和创业者脸谱派系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下一个风口,从数据中深挖创投圈“凛冬将至”的真相。
▼ 扫码有惊喜 ▼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购买报告!
(责任编辑:知识)